智能建造是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趨勢和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2022年11月,住房城鄉建設部選取北京、天津、重慶等24個城市開展智能建造試點,積極探索建筑業轉型發展的新路徑。剛閉幕的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明確,大力發展新型建造方式,穩步推進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工作,抓好智能建造城市試點。
智能建造標準體系是智能建造工作的框架體系和技術保障,解決頂層設計是否合理、關鍵核心技術是否聚焦、重點應用場景是否準確、數據接口是否匹配等問題。因此,建立統一、系統、科學的智能建造標準體系框架,關系智能建造發展全局。但是智能建造標準體系框架不是一個簡單的技術問題,需要多方位、多層面地開闊視野。
構建智能建造標準體系框架需要對建筑業現狀的深入剖析?,F階段,建筑業的政策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和技術環境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構建智能建造標準體系框架,首先,要在準確把握中央的要求、人民的需求、行業的追求的基礎上摸清現階段建筑業發展的整體態勢、階段特征和內在訴求,形成智能建造標準體系框架的整體基調和前進方向。其次,要對試點城市、重點行業、重點企業以及重點項目的智能建造應用發展情況進行系統調研,凝煉需求,總結經驗教訓,找準定位。最后,要對現有智能建造軟硬件研發企業、產品和技術進行梳理,摸清家底,找到突破口和著力點。
構建智能建造標準體系框架需要廣泛借鑒其他行業轉型升級的經驗教訓。自2015年起,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先后制定并發布了《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15年版)》《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18年版)》和《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1版)》,加強國家智能制造標準化工作頂層設計,指導智能制造標準研制工作有序推進,切實發揮了標準對于推進智能制造健康有序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這個發展歷程和邏輯演化值得在構建智能建造標準體系框架時借鑒和學習?,F階段,通信、計算機、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突破性發展都為智能建造提供了新的使能工具和應用空間,在構建智能建造標準體系框架時也可以進行探索和采納。
構建智能建造標準體系框架需要構建理論體系。智能建造不是簡單的技術應用,而是行業生產模式的深刻變革。要探究智能建造的核心內涵、關鍵要素、內在機制和演化機理,形成智能建造的理論架構,這樣才能應對層出不窮的技術集群和花樣繁多的應用場景。在理論支撐下,建筑工程智能建造標準體系框架才能做到層次分明及邏輯清晰并隨著技術演化、市場需求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變化進行相應的動態優化和調整。
智能建造標準體系框架的構建是一項系統性、戰略性的任務,需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開闊的視野,全面系統地融入對現實的考量、對其他行業的借鑒以及對理論體系的構建,秉承久久為功的韌勁和奮斗不息的拼勁,不斷發展、迭代和完善。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工程數字化分會副秘書長、北京工業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