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西安建筑業協會官網!
登錄 注冊 【網站首頁】

以創新引領智能建造發展 助推建筑業轉型升級——三一筑工創新技術全方位賦能智能建造引關注

日期:2023-07-11 瀏覽量:2740

以創新引領智能建造發展 助推建筑業轉型升級——三一筑工創新技術全方位賦能智能建造引關注

    作者:劉金芝

日前,第二十屆中國國際住宅產業暨建筑工業化產品與設備博覽會(以下簡稱“住博會”)在京舉辦,作為同期會議,“2023全國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交流大會”在北京三一產業園召開,行業主管部門領導、院士、專家和企業家代表等200余人參加了現場會議,1.3萬余人在線觀看。

ImageFetcher (3).jpg2023全國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交流大會現場

作為會議承辦方,三一筑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一筑工”)相關負責人會議期間發表了《智能建造的思考與實踐》主題演講,并舉行了《三一集團智能建造藍圖》和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標準《裝配整體式疊合混凝土結構施工及質量驗收規程》發布儀式,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構筑數字賦能的產業體系——從發展趨勢到實現路徑

此次會議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主辦,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科技促進中心、山東省青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江西省南昌縣人民政府協辦,三一筑工承辦。會議期間,與會嘉賓研討智能建造發展趨勢,展示數字技術創新成果,分享建筑工業化實踐經驗,為加快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助力。

與會嘉賓認為,發展智能建造是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科技賦能建筑業工業化、數字化、綠色化轉型的重要舉措,有利于推動工程項目提品質、降成本,建設群眾滿意的好房子。

ImageFetcher (4).jpg《三一集團智能建造藍圖》和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標準《裝配整體式疊合混凝土結構施工及質量驗收規程》發布會現場

中國工程院院士肖緒文認為,面對新時期、新形勢、新任務,建筑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從“四化”著手實現新突破,即綠色化建造是建筑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要求,數字化建造和精益化建造是建筑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方法,國際化建造是建筑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建筑業轉型升級一定要以綠色建造為目標,通過智能建造與精益建造深度融合,構建建筑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三一集團副總經理、三一筑工總經理程偉華表示,未來的大眾化建筑一定是裝配式建筑,而裝配式建筑必須依托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黨組書記、部長倪虹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指出,要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表明了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是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方向。三一筑工深信,這將成為推動建筑業轉型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

中建科技集團副總經理、總建筑師樊則森認為,建筑業的上游是制造業,智能制造發展迅速,建筑業要承接上游制造業的產品、建材,就必須要有智能化的工具,它既要與上游的工業化融合,又必須要與數字化的工具融合。智能建造的落腳點是在新的歷史時點,以工業化、信息化和綠色化“三化合一”的新型建造方式,推進產業變革,踐行綠色發展,將建筑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落到實處,建造好房子,滿足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期待。

長江商學院終身教授、南加州大學終身教授孫天澍表示,建筑產業數智化轉型的未來,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智能化,當前GPT(生成式預訓練Transformer模型)正推動全球產業升級;二是數字化,需要很強的頂層設計,數字化轉型要完成從業務到數據、以數據驅動業務的正循環,重塑建筑業場景;三是平臺化,制造+服務+社群+生態的演變,讓企業逐漸變成數字企業。

廣東博智林機器人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裁王克成認為,建筑機器人將從安全、效率、質量、節能減排和用工五方面為建筑業帶來改變。機器人的應用,既能改變建筑業數字化、自動化程度較低的現狀,同時也能在帶動年輕人就業上發揮積極作用。

蘇州柯利達裝飾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副總經理劉長春和浙江亞廈裝飾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東珊以實際工程項目案例證明,智能建造在裝配式裝修方面的應用前景非常廣闊。

在智能建造實現路徑上,與會嘉賓達成共識:要實現智能建造,促進數字化、工業化、智能化在工程建造領域的深度融合,是建筑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肖緒文認為,數字化建造帶來了建筑產業形態的“四個轉變”:由零和競爭的邏輯轉變為協同共生的生態邏輯;由低效、高強、高危、高精度崗位實現崗位替代、崗位升級,新崗位出現;由設計院+施工單位+全過程咨詢轉變為數字建造與實體建造集于一身的服務商;從多層級的企業組織結構轉變為扁平型的組織結構形態?!八膫€轉變”決定了數字化建造各參與方必須在同一平臺共同協作,實現高效協同,打造數字孿生系統,先“虛擬建造”,再完成“實體建造”。數字化建造要注重實效,一是加快工程項目管理體制、機制變革,大力發展工程總承包;二是創建自主知識產權的計算機底層支撐和圖形系統;三是加快創建工程項目智能建造的信息流、物資流、資金流和各種資源的實時管控、運行的系統化工作平臺(EIM平臺);四是加速機器人的研發應用;五是高度重視數字化建造;六是注重頂層設計。

程偉華表示,發展智能建造要向制造業“取經”,智能制造的今天就是智能建造的未來。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執行理事長兼秘書長宋曉剛高度贊同程偉華的觀點,并表示無論是智能建造還是建筑工業化,機器人都是核心的智能化裝備。目前,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已初步形成本體、零部件和集成應用較為完整的產業鏈,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存在明顯的短板、弱項及“卡脖子”風險,我國工業機器人在全球市場競爭中處于中低端,協同創新是加快機器人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舉措。

樊則森認為,發展智能建造應該對標先進制造業,樹立產品思維;摒棄單打獨斗,堅持系統整合;以工業化為基礎、信息化為手段、綠色化為目標,以三化融合的新型建造方式推進產業變革。中建科技將通過打造智能裝配建筑生產基地,加快轉化實驗室科研成果,實現“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智能裝配建筑生產基地像汽車生產車間一樣,100%機器人作業,成為綠色建筑的“黑燈工廠”,工人干活會更輕松,效率將提升近3倍,生產基地也是培養高技能建筑產業工人的學校。

三一筑工總工程師、建筑設計研究院院長馬云飛提出,行業企業必須向“數字技術驅動智能裝備自動化生產、自動化施工,自動化生產、自動化施工大數據反哺平臺并輔助決策”方向發展,以“信息化技術+工業化建造”“雙螺旋”為驅動力,以“數字化平臺+智能化裝備”為引擎,驅動建筑業與數字化深度融合,這也正是三一筑工的優勢。

全面提升系統解決方案能力——從解決方案走向項目實踐

發展智能建造,已成為建筑業突破發展瓶頸、增強核心競爭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而打造系統解決方案,是推動智能建造的重要手段。會議期間,與會企業專家分享了智能建造解決方案及其實踐經驗。

據馬云飛介紹,三一筑工的愿景,是成為智能建造時代的硬科技公司,“讓大眾化建筑結構安全成本低,綠色智慧好快省”。三一筑工致力于“把建筑工業化”,依托集團“全球建機三強”和工業物聯網的優勢,聚焦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打造了“十字形”三一建筑工業化系統解決方案——SPCS。其中“一豎”為SPCS技術路線(空腔墻柱+等效異構+工模技術+面內作業),“一橫”為“5231”硬科技(5類裝備、2類標準、3類軟件、1個筑享云平臺)。

SPCS技術路線,基于“多面不出筋、多面全預制、中間大空腔”的“空腔墻柱”,采用受力性能等同現澆結構的“等效異構”連接方式,進行組合,實現了現場少拼縫、少支模、少綁扎的施工作業效果,顯著減少人工,縮減工期,保證結構整體安全不漏水。在結構現澆位置,利用“工模技術”,實現了模具安拆便捷、省人提效、結構成型效果好等優勢;“面內作業”施工工法,取消了傳統外腳手架,所有施工過程在結構面內完成,節省了搭拆外架的工序和成本,在根本上杜絕了借助外架施工帶來的高空墜落安全隱患。方案整體施工效率高,可實現標準層施工3~5天/層。

SPCS全力打造“5231”硬科技,實現項目E/P/C(設計/生產/施工)全過程的數字驅動和BIM(建筑信息模型)孿生交付,成功解決了裝配式建筑結構安全質量通病與成本造價高的兩大痛點問題,助力實現“從建筑到產品、從施工到制造、從離線到在線”的智能建造方式。

SPCS經過了大量的理論分析、試驗研究及工程實踐,在符合現行標準的設計、生產及施工條件下,安全可靠,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三一筑工以“信息化技術+工業化建造”“雙螺旋”為驅動力,以“數字化平臺+智能化裝備”為引擎,驅使建筑業與數字化充分融合。

ImageFetcher (1).jpg北京昌平歇甲莊項目施工現場

據了解,SPCS建筑工業化系統解決方案已經在全國累計應用建筑面積近千萬平方米,均體現出結構安全、成本低(與鋁?,F澆相當)、綠色智慧、好快?。ㄆ焚|好、施工快、人工?。┑膬瀯?。其中,北京昌平歇甲莊項目、未來城創新基地項目榮獲北京結構長城杯,天津國家合成生物中心項目榮獲“魯班獎”。

此外,三一筑工致力打造的智能建造標桿項目——三一全球科創中心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該項目位于北京市昌平區回龍觀產業園,總建筑面積111844.92平方米,主要建設內容包括三一重工全球總部、三一智能制造總部工業裝備技術預研中心(產品智能化、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等通用性研發中心)、工業互聯網平臺、產業服務平臺和創新技術體驗中心等。三一智能制造加速基地項目(一期)總建筑面積36339.81平方米,建設內容為核心生產研發廠房。中心將著力打造成為工程機械及新能源全球科研高地,并將嚴格按照北京市和昌平區關于“高精尖”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和要求,堅持高端化、服務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發展,強化科技創新能力,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為三一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有力的支撐,為首都創新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全面提升全過程服務能力——從全生命周期管理到全場景服務

會議期間,嘉賓對三一筑工打造的筑享云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表示了特別關注。肖緒文表示,一定要構建基于互聯網的數字化建造系統管控平臺。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王先軍認為,建筑業數字化的核心是產業互聯網,在這方面,三一筑工已經走在了行業前列。

筑享云建筑產業互聯網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系統性軟件與數據平臺,依托樹根互聯的工業互聯網技術,實現了項目“全周期、相關角色、相關要素”的在線協同,并為智能建造提供數字化整體解決方案。平臺包含項目管理、深化設計管理、構件生產管理、現場施工管理、BIM數字孿生交付5個核心模塊,支持用戶進行平臺策劃、定制化設計、數字工廠自動化生產、數字工地智能化施工、一件一碼孿生交付及數據化運營,有利于實現建筑產業鏈的互聯互通。

更值得注意的是,借助該平臺,生態伙伴不僅可以實現建筑項目從策劃到交付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還可以在平臺提出需求,也可以提供服務,在平臺上實現交易。三一筑工作為運營方,通過整合三一集團智能制造和智能建造資源供“玩家”分享、為“玩家”賦能。

目前,該平臺已入選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智能建造新技術新產品創新服務典型案例集(第一批)”。

基于“平臺策劃、定制設計、全程仿真、數字工廠、數字工地、參與體驗、孿生交付、數據運營”理念,三一筑工筑享云平臺打通了“智能策劃、智能設計、智能制造、智能施工、智能運營”智能建造五大階段,實現了項目全生命周期、相關角色、相關要素在線協同管理,為E/P/C進行全過程科技賦能。

在投資與策劃階段,三一筑工開發SPCP/D計劃與數據管理系統。該系統提供大量典范項目模板,幫助管理方快速策劃項目方案;各參與方可協同編制涵蓋項目前期、設計、生產、施工、交付的項目計劃;并基于進度計劃預測人力資源、構件到貨、設備需求、資金需求;任務細化到構件、工序級,進度信息動態匯總;項目問題可隨時多方溝通,實現項目全周期、相關要素、相關角色在線協同管理。

在智能設計階段,三一筑工與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強強聯手,打造國產智能深化設計軟件PKPM+SPCS,解決行業內BIM設計協同難、數據散、應用低等問題,實現自動拆分、快速深化、合規計算、智能優化、一鍵圖表、數據支持等多項功能,讓裝配式建筑設計更好更快更輕松。

在智能生產階段,三一筑工研發SPCI數字化解決方案,對接PKPM、PlanBar、Revit等主流BIM設計軟件,解析設計數據并按體系標準重組生產工藝數據,直接發送給SYMC/PLC等控制器,通過伺服控制等工業技術驅動PC生產線劃線、布模、澆筑、養護等智能裝備,實現數智化高效生產。目前三一筑工全新打造的PC數字工廠,能夠大幅提升工業化生產水平,較傳統流水線生產,用工數下降50%、節拍縮短50%、產能提升40%,單線設計年產能可達3萬立方米以上。在市場表現方面,三一筑工智能PC裝備國內公開市場占有率超50%,客戶遍布全球,銷售數量已超過800條生產線。同時,三一筑工研發了PCM構件(工廠端)管理系統,面向PC工廠,基于一件一碼的構件清單,對訂單項目、構件生產、質量、堆場、發運等業務過程進行跟蹤和管理。PCM構件(工廠端)管理系統力求以最簡單的功能助力一線人員,以最小的管理代價讓生產行為有跡可循,以最真實的數據反饋生產狀態,以最直觀的方式支持工廠決策。而在智能施工階段,三一筑工打通工廠和施工現場的協同管理,將PCM構件管理系統延伸到施工環節。目前PCM構件(施工端)管理系統基于構件數據,提供要貨協同、吊裝施工管理、一件一碼吊裝記錄等功能,實現構件全生命周期溯源與BIM孿生交付。同時三一筑工還打造了數據運營駕駛艙。利用物聯網、大數據和云平臺等信息技術提供一站式駕駛艙數據平臺,實現對所有工廠生產、交付、設備、能源等的集成監管,對項目施工現場從企業和項目兩個層次進行可視化監控與分析,為管理層提供“一站式”決策支持。

在運營與消納階段,三一筑工可以提供消納建筑廢棄物的移動破碎回收裝備,對建筑混凝土及鋼筋進行回收,創造二次價值,促進綠色低碳發展。

專家認為,目前,真正能夠實現智能建造全要素、全參與方、全過程協同管控的方案可謂鳳毛麟角。三一筑工在堅守中創新、持續迭代、拓展新場景的精神難能可貴。

三一筑工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三一筑工將攜手有關部門,匯聚各方資源和實踐經驗,持續引領行業發展,為營造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貢獻出更好的三一方案、更多的三一智慧和更強的三一力量,為全力實現“讓大眾化建筑結構安全成本低,綠色智慧好快省”這一宏偉的愿景而不懈奮斗。

來源:中國建設新聞網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在线成人Aⅴ,四虎成人网站午夜,成人a v在线观看